林海的笔记
个人博客
  • 关于本站
  • 电子书籍
    • 佛陀史
      • 佛陀史(一)︱带你走近历史,看佛为你演戏
      • 佛陀史(二)丨你知道阿弥陀佛、如来佛、释迦佛的关系吗?
      • 佛陀史(三)︱佛法的时空观,你我懂不起
      • 佛陀史(四)︱世尊久劫已成佛,来此娑婆八千返
      • 佛陀史(五)︱久劫等待的授记,度化最苦的我们
      • 佛陀史(六)︱候补的佛,为何居住兜率天?
      • 佛陀史(七)︱世尊为何在中古印度示现成佛?
      • 佛陀史(八)︱世尊真的是从母胎出世吗?
      • 佛陀史(九)︱世尊为何以六牙白象入胎?
      • 佛陀史(十)︱世尊降兜率,天人共相随
      • 佛陀史(十二)丨世尊入母胎,也会忘记前世吗?
      • 佛陀史(十一)︱静待因缘,等来法界的继承人
      • 佛陀史(十三)丨世尊在母胎中,如何示现神通?
      • 佛陀史(十四)丨世尊在母胎中,十种不可思议境界
      • 佛陀史(十五)丨佛出世的十万个为什么,你想知道吗
      • 佛陀史(十六)丨如幻时空说因缘:经中的“一时”有何含义
      • 佛陀史(十七)丨妙音无量殷勤唤:佛陀说法的语言
      • 佛陀史(十八)丨八音妙响度众生:佛陀音声的功德
      • 佛陀史(十九)丨佛从右胁出生,是真是假?
      • 佛陀史(二十)丨人人西方有朵莲
      • 佛陀史(廿一) | 微微一笑度众生
      • 佛陀史(廿二) | 千佛之母:法界最伟大的母亲
    • 走近佛教
      • 自序
      • 第一章 认识生命
      • 第二章 人生实相
      • 第三章 娑婆世界
      • 第四章 认识佛教
      • 第五章 佛法概要
      • 第六章 佛法实践
      • 第七章 选择念佛
      • 第八章 善待人生
      • 第九章 终极关怀
    • 街角的一尊佛像
  • 杂文记录
    • 董乐山:把我骨灰带出中国
    • 洗脑有术:如何防止被洗脑?
    • 愉悦与陷阱:被设计出来的「瘾」
    • 中文互联网中“讨论”的死亡
    • 15岁到28岁,我的黄金时代都在工厂流水线上
  • 建站技术
    • AlmaLinux 9修改SSH端口
    • ubuntu修改ssh端口
    • 解决WordPress“另一组更新正在进行”
    • PhpMyAdmin批量替换字段内容的SQL命令
    • VPS添加swap
    • VPS开启root用户登录SSH
    • AlmaLinux服务器安装Webmin面板
    • 根域名无法添加CNAME记录的解决办法
    • 使用BackBlaze+Cloudflare搭建图床或文件下载站
    • 宝塔面板绕过强制绑定官网账号方法
    • WordPress: Problem with All in one WP Security & firewall
  • 软件操作
    • Office/WPS操作
      • 批量将手动输入的中括号数字变成上标
      • 如何在数字前批量添加文字
    • 系统软件
      • MAC OS屏蔽系统更新
      • Linux 批量修改文件名(前缀或后缀)
由 GitBook 提供支持
在本页
  • 壹 微笑,是最深的触动
  • 贰 微笑,是法界的光明
  • 叁 微笑,是最深的触动
  • 肆 微笑,是净土的呼唤
  1. 电子书籍
  2. 佛陀史

佛陀史(廿一) | 微微一笑度众生

壹 微笑,是最深的触动

每天静静地念着南无阿弥陀佛,渐渐明白了:原来佛不在十万亿国土之遥的净土,而是就在时刻称念的这句名号里,与念佛众生同在,一体不离,不离不弃。

然而,佛无形无相,虚无之身,无极之体,对于执著于有的凡夫而言,总是要借可见可触的形象,才能触动内心最柔软的地方,深刻感知佛慈悲的存在。

自身障重,不能观见佛陀金色佛身、相好光明,也看不见佛陀白毫宛转五须弥,绀目澄清四大海。对于佛的面容,印象最深、最直接的,不是经中描绘的清净庄严,而是佛像中流露出来浅浅的微笑。

佛浅浅的微笑,超逸淡雅,慈悲欣悦,是世间最美的微笑,深藏着佛悲悯拔苦的无量光明,温暖了千年历史的时空,宛如一粒石头,激起了历史河流中的阵阵涟漪。佛的微笑,陪伴众生走过烟火战乱、黑暗苦难,走出忧悲苦恼,恐惧不安。

贰 微笑,是法界的光明

佛在出世的那一刻,笑了。

在他向着十方各走出七步,举声自称“吾当于世,为无上尊”之后,畅怀大笑了。

如一阵清凉风,熄灭了三界熊熊的烈火;是整个法界的光明,照亮了三界的暗宅。

佛处于寂静安详之中,平静自然,不会妄动,也不会有凡夫的喜怒哀乐。说法度众生,也是众生请法,佛才说法。更不会无故大笑,即使示现喜悦之色,不过淡淡微笑。

我们常常遇到喜欢的,会开心一笑;在种种比赛胜出的时候,也会开怀大笑。这是凡夫喜怒哀乐的表现,是凡夫的常态。我们很难想象,佛因为一点小事,就呵呵大笑的样子。

佛的微笑不像凡夫一样,因贪欲而笑,因骄慢而笑,因心情而笑。佛微微一笑,是众生得度因缘的成熟;佛微微一笑,是众生出离火宅的前奏。

叁 微笑,是最深的触动

娑婆世界的众生,过去具足贪瞋痴等烦恼,现在也还是如此。释迦佛在过去生行菩萨道之时,不知多少次劝导我们发菩提心,求菩萨道。只是懈怠懒惰、根机不堪的我们,从未在修行的路上走远,还在三界中沉沦不息,受种种轮回之苦。

旷劫的轮回中,我们早已忘记了曾经发菩提心时的豪言壮志;也早已忘记久远劫以前,我们曾与佛一起发愿成佛,一起修行菩萨道。

如今,佛又显示成佛了,我们还在生死轮回苦海里,飘浮游荡。

这是何等悲痛啊。只是我们彻底忘记了,甚至忘记有轮回,有生死,哪里还能记起过去的修行呢?如果我们能记起,或许全身毛孔,都将血流如雨。

善导大师在《观经四帖疏》中写到这种悲恸的心情:

我身无际以来,共他同时发愿断恶行菩萨道。他尽不惜身命,行道进位、因圆果熟证圣者,踰于大地微尘;然我等凡夫,乃至今日,虚然流浪,烦恼恶障,转转增多,福慧微微;若对重昏之临明镜也。忽思忖此事,不胜心惊悲叹者哉!

是啊,那些曾经与我们一起发愿修行的同参道友,他们精进勇猛,在菩萨道上不惜身命,早已成就佛道。

说好的一起成佛,但犹如大地微尘之多的道友,一个一个走出了三界,离我们而去;留下孤独的我们,在茫茫生死路上,虚然流浪,陪伴我们的,只有那转转增多的烦恼业障。

想到这样的事实,怎能不胆战心惊?如果今生不解脱,接下来,又将是怎样漫漫的轮回路啊!

还有无数像我们一样,旷劫以来,依旧常没流转的众生,日夜处于三界火宅之中,众苦煎迫。世尊成佛了,看着身边苦恼的众生,沉沦三界,未得出离,如果佛示现情绪,难道不该是露出悲伤之情吗?

“若有一人未得度,我佛终宵有泪痕”,如此多沉沦的众生,佛如果会流泪,四大海水都无法比拟啊!

为何佛看着三界众生,居然笑了,是悲伤,还是喜悦?是无奈,还是满足?

《大宝积经》言:

以何缘故,行七步已而便大笑?

善男子,菩萨不为欲故笑,不为慢故笑,不为轻故笑。

尔时,菩萨如是思惟:

是诸众生,如本有欲恚痴及诸烦恼,今亦如是。我本已劝,令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。我今已成,而彼众生懈怠懒惰故,在生死苦恼海中未断烦恼。

如此众生与我同时发菩提心,我今已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,而彼众生懈怠懒惰故,在生死苦恼海中。

是下劣众生为利养故,不勤精进求一切智。是诸众生今犹礼敬供养于我,我于尔时生大悲心,我今已满所愿。

以是因缘菩萨大笑。是名菩萨摩诃萨行于方便。

原来佛的微笑,不为欲望,不为骄慢,不为轻蔑,而是因为他成佛了,他曾经生起的大悲心,现在终于得以圆满;曾经为众生发下的誓愿,终于得以满愿;那些曾经与他一起修行,却未能解脱的众生,他终于可以带着一起出离三界,游化十方了。

于是,刚出世的佛,向十方各行七步,则是向众生宣告:他能够为众生导师,带领众生踏出六道樊笼,走向清净光明的涅槃境界。

肆 微笑,是净土的呼唤

那又是什么样的妙法,才能让众生不再流浪,回到佛性的故乡呢?

在《观经》中,佛也曾这样意味深长的微微一笑。韦提希历经宫廷剧变,曾经疼爱的儿子在提婆达多的教唆下,要将他父王关闭饿死,她也差点被儿子杀害。那时韦提希被关在了深宫中,失去了所有的自由与尊贵,只能祈求佛力加持,派遣弟子来安慰她。

佛深知韦提希夫人内心所想,也深知净土因缘成熟,怀着净土的本怀,不请自来,来到韦提希被关的地方。

韦提希向佛大哭了一通,还抱怨佛有提婆达多这样的弟子,随后向佛请求要去一个无忧恼处,去一个没有恶人、没有恶声的地方,无论什么地方都可以。这时的韦提希悲伤至极,只想逃离娑婆世界的痛苦,只要没有烦恼就可以了,至于去何方净土,都无所谓。

这时佛眉间放光,遍照十方无量世界,十方诸佛的国土都在光中显现出来,佛神力加持,隐藏诸佛净土的光明,让西方极乐世界最为突出,庄严殊胜,韦提希一看,就毫不犹豫地对佛说:

世尊,是诸佛土虽复清净,皆有光明,我今乐生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所。唯愿世尊,教我思惟,教我正受。

韦提希依着佛力的指引,选择了极乐世界,然而此时的韦提希对极乐世界一无所知,对自己的根机也不了解。她烦恼悲痛,心乱如麻,以为去极乐世界一定要修观想,甚至以为自己能观想成就,才坚定地向佛请求:

唯愿世尊,教我思惟,教我正受。

听到韦提希夫人这么说,如果是我们,也许就一棒子打下去了,批评到:“去极乐世界只要念佛就好了,我们要明白自己是罪恶生死凡夫,你现在烦恼业障如此重,还想着自己修观,你根本没有机深信。”

佛知道往生极乐世界,唯有念佛,深知韦提希不是修观的根机,也最迫切要将弥陀本愿和盘托出。但是佛很慈悲,看着韦提希发起往生之心,十分难得,当护念这微弱的愿心,给与鼓励,慢慢引导。

这时,佛微微一笑了。这是畅佛本怀之微笑,是拔苦的微笑,是予乐的微笑,是慈悲的微笑。

因为,韦提希请求往生极乐世界,这正是佛出世的本怀,不仅韦提希能到无忧恼处,无有众苦,但受诸乐,未来一切烦恼众生也因韦提希之请,得到净土往生的真实之利。

此外,佛的微笑,还含另一深意。佛的微笑里,有一种父母对小孩的宠溺。

父母不会因小孩随意一句话就责备、批评,哪怕是错的,童言无忌,父母也只是微微一笑,摸摸小孩的头而已。韦提希请求观想往生极乐世界,也像小孩子一般,天真可爱,毫不知情,随意一问。佛微微一笑,顺着韦提希请问,一步一步,慢慢引导,就像慈爱的父母对小孩奇怪的问题,耐心讲解、指导。

佛宠溺的微笑后,肯定在想:“韦提希啊,你真是傻孩子,去极乐世界根本不要修观想,而且你也修不来,是阿弥陀佛要主动救你,你只要接受,只要念佛,就可以了。”

佛很有耐心,陪着韦提希慢慢了解,先顺着她的请求,将观法慢慢展开,本意不是让韦提希观,而是要把阿弥陀佛请出,在第七观初,阿弥陀佛住立空中,放大光明。韦提希看见阿弥陀佛的刹那,才真正明白,原来:

佛心者,大慈悲是, 以无缘慈,摄诸众生。

而佛大慈悲最核心的体现,就是:

光明遍照十方世界, 念佛众生摄取不舍。

当韦提希明白时,佛的微笑,才最畅怀,众生净土往生的因缘成熟了,他出世的目的达成了,一切众生成佛的愿望,也圆满了。

此时,西方净土的阿弥陀佛,也将微微一笑,看着世尊用了近四十年的教化,终于将他的名号传扬出去,众生往生的因缘终于成熟。

当然,十方法界,一切诸佛,也都微笑了。

娑婆化主释迦佛见众生应遣念佛,将永离热恼娑婆,故微笑;安乐能人阿弥陀佛见众生应唤念佛,将永享无为极乐,故微笑;十方诸佛护念证诚,见众生同入佛家,故微笑。

只是,娑婆世界的我们,亲爱的朋友兄弟们,你们念佛了吗?你们微笑了吗?

上一页佛陀史(二十)丨人人西方有朵莲下一页佛陀史(廿二) | 千佛之母:法界最伟大的母亲